发布日期:2025-05-22 13:01 点击次数:116
在红军的光辉历程中,"西路军"作为一支特殊部队留下了深刻印记,其征战史堪称一部震撼人心的壮烈篇章。徐向前与李先念两位卓越军事家晚年的谈话中,西路军的话题时常被提及。
与此同时,马步芳在历史舞台的另一端显得志得意满。他特意拍摄多组照片寄往南京,以此向蒋介石展示功绩,谋求嘉奖。
征讨西方的战役
从历史视角审视,西路军所处的阶段恰逢红军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一特殊时期与国际局势的动荡以及蒋介石发动的多次"围剿"行动密不可分。
20世纪30年代早期,德日两国作为法西斯势力在欧亚迅速崛起,对苏联构成持续威胁。为摆脱被动处境,苏联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既着手防范日本的潜在进攻,同时期待中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由于蒋介石一贯倡导"中美合作"政策,苏联选择支持与其意识形态一致的中共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
1935年11月18日,中共接到林育英转达的共产国际指示,随即着手部署宁夏战役并组建西路军。
1936年10月,红军顺利跨过黄河西进,红四方面军的主要目标是歼灭驻守延安地区的马步芳和马步青部。与此同时,胡宗南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已经为二马部队开辟了补给通道。
马步芳势力的实力因此显得异常雄厚。
当蒋介石全力发动对红军的"围剿"之际,马步芳已晋升为国民党新编第2军军长,正处于权力鼎盛时期。这位以残暴闻名的将领,在率青马集团攻打陕甘宁解放区时,犯下了屠杀革命志士的滔天罪行。
马步芳等人在蒋介石的拉拢下,其行径愈发肆无忌惮。
在甘肃会宁,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成功会师后,迅速实现了跨黄河两岸的战略布局。根据当时的敌我态势,军委果断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并派遣两万余名官兵西渡黄河执行任务。
鉴于战场形势的转变,原定的宁夏作战方案被取消。已跨过黄河的军队重新整编为西路军,承担起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开辟国际通道的重要使命。
马步芳的残暴势力在青海及河西走廊地区长期盘踞,其麾下正规部队超过3万人,加之当地近10万的反动民团武装,形成了强大的军事集团。这支不可忽视的敌对力量,使得红军渡河部队面临异常艰险的战斗历程。
抵达西安的蒋介石面对复杂局势,立即采取行动。得知西路军正在行进中,他迅速致电马步芳,下达了全力阻击的命令。
面对严寒与物资匮乏的双重考验,西路军陷入了极其艰难的处境。与此同时,马步芳部队已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形势对其极为有利。
11月3日,马步芳指挥的青马部队派出3个骑兵旅和2个步兵旅,向景泰县一条山发起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红30军将士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他们不畏强敌,多次成功击退了对方的进攻。
马步芳麾下的另一支骑兵部队协同地方武装对景泰县打拉牌发动攻势,经过激烈交战,红军成功击溃了青马集团,毙敌两千余人。
1937年初,西路军在持续紧张的对峙中坚持向西推进,面对青马部队的紧追不舍。董振堂指挥的红5军成功占领高台县,但青马主力部队随即在两周内迅速增援到位。
在城外展开激烈防御数日后,红5军不得不退守高台县城内继续抵抗。
青马集团军如潮水般持续进攻,最终攻陷高台,董振堂等众多指挥员壮烈牺牲。这位在湘江战役和金沙江阻击战中为红军生死存亡作出重大贡献的将领,被毛主席誉为"坚定的革命战士"。
在遭遇重大战役后,西路军指挥部做出了向东撤退的决策。尽管遭到青海马家军骑兵的持续追击,部队在1月31日至2月中旬这段时间内,成功抵御了敌方发起的八到九次大规模攻势。在此过程中,西路军虽多次陷入包围圈,但都奋力突围,同时自身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2月21日这天,西路军从倪家营子成功突围,向西洞堡方向转移,此时仍存在保全实力的可能性。
陈昌浩意外建议转战倪家营子创建甘北根据地,却遭到徐向前的强烈反对。他直言:"才脱离险境,重返岂不是自取灭亡?"
陈昌浩当时掌握着最高指挥权,在他的决策下,西路军再度进驻倪家营子,并与马家军展开了更为惨烈的交锋。
经过五天五夜的持续作战,红军部队的减员情况日益严重。他们多次向中央请求支援,期盼军委能调派增援力量。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期待中的援军始终未能抵达。
西路军指挥层经商议后,决定向祁连山方向实施南向突围。该行动于3月12日正式展开,此时部队仅剩不足3000人。这一突围行动标志着持续四个多月的西征战役最终以失利告终。
西路军在征途中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在建立了两块根据地后,他们持续遭受着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敌军猛烈攻击,导致其无暇顾及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这一系列因素最终促成了西路军的悲剧性结局。
在处理西安事变期间,中央曾向蒋介石发电,要求其制止马步芳对西路军的军事行动。然而,这一指令遭到蒋介石的拒绝,他反而坚持让马步芳部队继续向西路军发起攻势。
在西路军向中央发出求援之际,恰逢国共谈判进入紧要关头。倘若立即出兵支援,必将激怒蒋介石,导致和谈破裂。考虑到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事关重大,为避免更多民众遭受日军蹂躏,最终援军未能成行。
西路军官兵的英勇献身,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尽管存在时间短暂,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创建的首批苏维埃政权,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这些政权犹如燎原星火,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徐向前元帅和李先念相继离世后,遵照他们的遗愿,亲属们将两位的骨灰分别播撒在了昔日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土地上。
然而在那个时候,马步芳等残暴之徒为了展示其权势,刻意保存了大量血腥场景的影像资料。
历史照片显示,烈士们的面部遭受了严重创伤,遍布刀痕,面部特征因肿胀而难以辨认。
青马集团将这些照片寄往南京,呈递给蒋介石,希望获得嘉奖。
1938年,马步芳被任命为青海省主席,经过五年时间,他成功取代了其兄马步青的位置。
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1947年春,随着蒋介石全面内战的展开,为支援胡宗南部队向延安推进,马步芳部受命对陕甘宁边区发起攻势。
马步芳麾下的82师进驻陇东后,其暴虐本性再次显露无遗。该部队频繁出动,对当地进步人士展开大规模搜捕和屠杀行动。
在四月底,其指挥的军队对陇东分区的党政机构实施了毁灭性打击。这支缺乏纪律约束的部队,在行动区域内犯下了包括劫掠、纵火和杀戮在内的种种暴行。
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不到30岁的马继援率领100旅进攻中共关中地委,这位青马集团继承者正值血气方刚之年。西北野战兵团巧妙利用地理优势,连续三次战役均取得胜利,成功挫败了对方的突袭计划。
随着解放军在全国主要战区取得决定性胜利,青马集团的败局已然无可避免。
1949年8月25日,兰州战役正式打响,第一野战军发起了全面进攻。面对这场战役,曾经嚣张的马继援显得格外沉默,他或许已经意识到,这片由他们父子长期掌控的西北地区即将易主。
经过与马步芳的商议,他们最终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第一野战军迅速占领了城内关键据点,彻底消灭了驻守的国民党部队。面对局势,桥北守军放弃抵抗,向永登县和会宁县方向撤退。随着这一系列行动,兰州最终获得解放。
在兰州战役中,我军迅速击溃了青马集团的核心部队,包括82军的三个主力师、129军的两个师以及三个保安团,总计2.7万人的兵力被彻底消灭。此外,超过2000名马家军士兵在溃逃时被迫跳入黄河,最终溺水身亡。
尽管战局早已无法逆转,马步芳却仍返回西宁,炮制了所谓的"兰州大捷"战报。实际上,这位军阀当时已做好了逃离的准备。
8月27日当天,他携家带眷,连同多年积攒的贵重财物匆忙逃往重庆。在启程前,这位逃亡者竟指示其堂弟强征百姓充当守城士兵。
四日后,马继援等马氏家族的数名高级军官乘机撤离西宁,昔日追随马步芳的将领们纷纷弃械归乡。
在青海地区,多数未撤离的国民党军官经解放军劝降后,选择缴械投降。
马继援等人撤离七日后,王震率领的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进驻西宁,随即发布进军新疆的命令。
至此,西路军将士的深仇大恨终得雪,那些浴血奋战的英雄们终于可以安息了。
新政府为重整地区秩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长期遭受马步芳家族压迫的少数民族民众,终于迎来了翻身解放的曙光。
马元海,原青海省参议会议长,携同随从潜至都兰县,当地各族群众迅速察觉并集体抵制,最终迫使马元海不得不选择投降。
1950年1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宣告成立,当地各族群众自发组织庆祝活动,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青海解放战役中,马步芳的逃脱成为最大憾事。
此人工于心计,无论在处理内部事务还是与蒋介石周旋时都展现出高超手腕。通过排挤叔父和兄长独掌大权,其心狠手辣的一面显露无遗。
在陇东战场上,他将指挥权完全移交给了儿子,自己仅担任监督指导的角色。
每逢战事,胜利时他总将功劳归于自己的指挥才能,一旦失利,便会把过错推给部下。
在50年代末期,甘南一带出现局部冲突时,已撤退的蒋介石仍怀揣反攻梦想。马步芳得知这一情况后,声称其率领的青马部队仍在西北地区持续作战。
与此同时,他对人极其冷酷无情。据西路军幸存者回忆,马家军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在西路军的战斗中,约有7000名将士阵亡,同时近6000人落入马家军之手成为俘虏。
据目击士兵反映,马步芳默许部属对战俘实施酷刑。一名被俘士兵遭刺刀剖腹后,其肠子被绑在马尾上,随着马匹奔跑,该士兵在极度痛苦中丧生。
部分马家军军官迷信人血可治病,竟以热馒头蘸血食用;多数战俘则被他们当作活靶射杀。
1956年,在西宁烈士陵园的筹建过程中,施工人员于南门区域意外发现了约两千具烈士遗骸,其中不乏女性和未成年人的头骨。
作为马步芳的亲属,马英在审讯中回忆道:"红军在遇害前被断粮,使其无力抵抗。马家军假借治疗之名,将他们骗至万人坑处集体处决。临死前,有士兵奋力痛斥马步芳,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马步芳在逃离后,蒋介石再次派遣他返回西北与解放军作战。他认为这是自寻死路,便将责任归咎于马鸿逵,随后逃往沙特,最终在开罗定居。
携带大量资金逃亡的马步芳,在到达开罗后迅速购置了多处房产,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的地产拥有者。
马步芳于1975年因病离世,这一结局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解脱。
马继援并未随其一同离境,而是继续以军人身份向蒋介石报到,且未受到任何惩处,直至2012年因病去世。
西路军作为工农红军的组成部分,其历史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参考材料
西路军河西战役全过程被周强与方亚丽详细记录在安阳师范学院学报中。
邢台学院学报刊载了刘凤茹与王秀彦关于红军西路军西征战事的研究成果。